每周放学坐公交车都要路过杭州汽车西站附近的杭州殡仪馆。
一提到“殡仪馆”3个字,就会让人有些毛骨悚然。在老人眼里,这是一个不吉利的地方,晦气的场所,但我却莫名地对它充满了好奇。
首先是疫情期间,在电视新闻里看到殡仪馆工作人员的报道:他们冒着风险,连夜奋战,为每个离去的生命体面地离开,默默地工作着。
然后,在表哥今年的高考志愿填报栏里,我很意外地看到了“殡葬管理专业”。
实际上,家里人希望表哥能报考医学专业,但他还是不顾家里人的强烈反对,依然报了3个“殡葬”相关的专业。表哥说:“医学是救死扶伤,挽救生命,保护生命的,而殡葬也算是医学的一个延续,让每个生命结束后都能体面地离开,让逝者家属节哀,投入新的生活状态中,更好地活着。”
表哥告诉我,这几年开设殡葬专业的学校越来越多,报考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而且就业都很好,收入也在年年递增。
招生人数年年递增,会需要这么多人吗?
带着好奇,我和表哥在国庆节假期做了一项初步调研,我们先从殡葬业的外围开始,调查周边的殡葬用品店。我们开始注意到街边的礼品店:有的含蓄写着礼品店,有的直接写花圈店。我选定在殡仪馆方圆3公里的5条街展开调研,发现有4家这样的店铺,而且都是沿街的,店面一般都在被我们忽视的沿街最隐蔽的角落里。我粗略算了一下,每天至少有3单生意才能维持店面的租金和人工费用,有5单生意才能略有盈余。
我有些惊讶:难道每天有3人左右离开我们?
表哥说,你看到的只是人口消失的这个角度,再带你去老小区看看,去居住更多老人的小区看看。你会经常看见有些人家的门口挂着花圈,这也是一个参考的数据。
我问表哥:“这样,我们人口不会越来越少了?”表哥说:“现在已逐步步入老年社会,所以这个行业需求会更大。”看到我沮丧的神情,表哥话锋一转:“你再看看杭州有多少医院,一般医院都有妇产科,那里待产的人又有多少?”
每天都有新的生命到来,也有生命的离去,这样才符合自然规律。
殡葬行业默默工作,这是职业的特点。殡仪馆的大门也是如此的低调,默默安静的状态中,岁月变迁,每个生命都从此在空中划过。(指导教师:曹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