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试图通过山东济南一家冷冻人保存中心,冷冻“尸体”,以期获得在50年或者更久的时间里“重生”的技术。
日前,《南华早报》的一篇报道说,这家叫做济南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是中国唯一的人体冷冻研究中心,也是世界上仅有的四个此类研究机构之一。除了像其他三家机构一样为志愿“冷冻人”提供冷冻悬架,即将尸体保存在极低温度下等待“复活”外,它的研究范围更广,并且“具有彻底改变器官移植、重新安装身体器官和其他医学疗法的潜力”。
据称,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已经有10具遗体被冷冻在它们巨大的容器里。这家媒体甚至有些乐观地认为:“中国没有宗教障碍——这阻碍了西方对“复活”的接受——中国可以很快赶上并在人体冷冻领域领先。”
揭秘两名“冷冻人”冷冻全过程
中国本土第一例“冷冻人”就是在山东银丰完成的。此人名叫展文莲,女,生前在济南的一家银行工作,患有肺癌。
2017年5月8日凌晨4点01分,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东院舒适的医疗病房中,49岁的展文莲在病床上停止了心跳和呼吸,主治医生随即按照法定程序宣布临床死亡。
此后2分钟内,几位临床响应专家迅速向她的体内注射了抗凝、抗氧化和中枢神经营养等药物,并通过循环系统快速输注冰盐水进行物理降温,同时实施气管插管,启动心肺支持设备,以保障身体供血供氧,维持机体生理功能。
紧接着,展文莲被救护车快速转运至银丰研究院低温医学研究中心,接受至关重要的灌流置换手术,即将血液置换成冷冻保护剂,尽可能减少降温保存造成的冷冻损伤。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外科医生、麻醉专家以及体外循环灌注师参与了这一过程,他们从展文莲的颈部和股部建立双通路体外循环,在特制的低温手术台上,将其体温降低到18℃左右,然后将透明的、乳白色的防冻剂,缓缓注入展文莲体内。
随着防冻剂变得越来越浓稠,它会成为固体,但它不会结冰,这个过程,叫做“玻璃化”。
灌流最终完成,已是近6小时之后。接着,展文莲的身体被转移到大尺寸程序降温床上,据说这是世界上唯一一台可以连续将整个人体从常温降到-190℃左右的自动控制设备。它使用液氮蒸气进行快速降温,整套流程下来,耗时55小时。5月10日,展文莲的身体被放入3米多高的液氮生物容器保存,至今已有3年。
中国本土第二例也在山东银丰,完成于2018年6月19日下午14时30分,试验对象名为刘爱慧,女,72岁,肺癌患者。此前,刘爱慧的老伴周长友曾问过银丰研究院的临床反应中心主任亚伦·德雷克(Aaron Drake)三、四次:“被冷冻的人,多久以后才会醒?”德雷克的答案是:“按照目前技术条件,至少还要等50年。”德雷克2016年入职银丰,过去一直在美国阿尔科尔生命延续基金会,展文莲的冷冻实验,他也是主要参与者。
而据媒体的消息称,有近200多人咨询如何成为人体冷冻志愿者,其中30人进行了病情评估,可见人体低温保存的吸引力。
冷冻人能否复活?
“冷冻术”概念出现很早,真正兴起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由被誉为“人体冷冻之父”的罗伯特·艾丁格在他的著作《永生的前景》中提出,书中引述了大量植物和低等动物经过低温休眠后来又苏醒的事实。他认为,死亡只是一个渐进过程,只要身体被冻的足够快,一定还可以有机会逆转。
著作出版后,出现一批狂热的“人体冷冻术”的支持者。不过,现在看,艾格丁的说法有些问题,医学家认为,冷冻和低温休眠不一样,冷冻是完全把机体冻起来,基本是让生命停止在原来的状况,是完全被动的;而冬眠还有基本的代谢,具有一定主动性。无论如何,艾丁格的设想到1967年1月得到真正实现。
据悉,目前全球已经有300多位被医学上判定为死亡的人,保存在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罐中。最早的一位践行者,要整整追溯到50年前。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中,令人遗憾的是,尚未有一位冷冻者获得复活。
这一寄托人类“长寿不老”美好愿望的新技术,并没有如期唤醒那位50多年前的冷冻人。而一直对此持怀疑态度的科学家认为,科学也将永远无法唤醒一个早已死亡的冷冻人。
德雷克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承认:“它只是一个存储设施。就像人们被冻起来保存在墓地一样。”
“但是济南的这家生命医院希望,我们不仅仅成为把某个人冻起来的项目。更希望了解该项目如何使所有医学领域受益。因此,我们与外科医生,麻醉师和做心肺机的专业人员合作。这是一个大型的、基于研究的项目,吸引了我加入他们的行列。”德雷克认为,目前虽然还不具备唤醒技术,但已在部分项目上有重大进展。
“冷冻人”的意义
据银丰研究院院长贾春生介绍,“冷冻人”是一个生命科学综合研究计划,包括基因科技计划、细胞银行及临床转化计划、组织器官银行计划、甚至是人工器官研究计划。此项研究,更多的是希望通过组织器官的保存和复活技术,将来应用于临床,为疾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推动中国当前临床急需的遗体、器官和造血干细胞等生命资源的捐献事业进步。
德雷克说,目前继续困扰器官移植手术的最大障碍之一是,从死者那里获得可移植器官并将其植入患者体内的机会窗很短,“以人的心脏为例”,可用时间约为六个小时。六个小时后,组织将开始死亡”。在这六个小时内,必须取出、清洗、准备、运输和植入器官,同时必须对供体和受体做配型检查,这非常具有挑战性,特别是在中国,还没有为此类手术专门开发的物流基础设施。
“考虑一下,如果你可以将器官存储在超冷环境中并持续进行灌注,即有血液循环通过的时间,从六小时延长到六天,那么你将拥有足够时间完成移植手术。中国是第一个采用这种方法的国家,银丰在该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可能会超越其他所有人,因为他们采取了新的方法。”
银丰称,正在与中科大合作研究胰腺细胞的保存,并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合作来保存卵巢细胞。德雷克说,每个器官需要冷冻保存不同的技术,“器官越大,它变得越难。你必须使用的设备也会变大”。
但是,一旦找到了保存所有器官的解决方案,能够使整个人体从冰冻状态中恢复过来的前景将很高,“就像你通过分解问题,先解决各个部分,再解决一个非常复杂的数学问题一样。然后将这些部分放在一起,就会得出答案”。
来源:中外医讯(medinfo-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