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危老人竟被儿女拉到殡仪馆

    一位老人躺在一张殡仪馆的铁架床上,嘴里还插着一根管子,屋内靠另一边的墙壁有两条长椅,分别躺着老人的一对儿女,二人却始终没开口说话。为了给母亲治病,兄弟姐妹用完了1万多元的积蓄,现在已经没人可借钱了,子女们全都是租房生活,无处安置。

  20日,家属在说明情况后,殡仪馆将这间小屋腾出来让他们搬进去,直至前日下午老人病逝。当地民政部门表示,殡仪馆也是出于好心,为这名老人的家属做了件好事。

  “有人将还没有断气的老人拉到德化殡仪馆等死。”前日中午,读者报料让记者大吃一惊,随后,记者赶往福建德化县。

  三人被“反锁”在屋内

  前日14时许,记者赶到德化殡仪馆。一个编织丧葬用品的男子告诉记者,确有这么回事,前几天有人将一个病危的老人送到殡仪馆,至于现在老人在哪里,老人是否已经去世,他也不知道。

  在悼念房一侧,是几间为死者化妆美容的小屋。隔壁最靠外的是一间上锁的屋子,记者轻轻一推,透过门缝看到:一位老人躺在一张铁架床上,嘴里还插着一根管子,像是从医院搬过来的。透过门缝,记者还看到,屋内靠另一边的墙壁有两条长椅,分别躺着一男一女。记者叫醒他们,二人却始终没开口说话。

  这间屋子窗户外焊有铝合金条,惟一的门又在外面上了锁。记者赶紧报了警。

  病危出院 殡仪馆好心“收留”

  德化浔中派出所三名民警闻讯赶到现场。随后,德化殡仪馆负责人也赶到现场。警方展开调查,20分钟后,一名德化殡仪馆工作人员手持钥匙将门打开。

  记者进入这间屋子。据了解,屋里除老人外,一男一女正是这名病危老人的女儿和儿子郑某。

  老人姓杨,今年已经72岁了。郑某称,他母亲身体一直不好,从4月底就住进了德化县医院,但一直没有查出具体是什么病,但病非常重是确定的。前些天,老人的病更重了,不能讲话也失去知觉,出现了临终的体征。郑某问医生有没有救,医生摇摇头,可能性几乎为零。为了给母亲治病,郑某几个兄弟姐妹用完了1万多元的积蓄,甚至向别人借了一些钱,现在已经没人可借钱了。郑某几个兄弟姐妹商量了很久,最后的决定是让母亲出院。一个现实问题随后摆在他们面前:四个子女都没有自己的房子,全都是租房生活。按照当地风俗,是没有一个房东愿意让病危的人搬回自己的房子住的,即使出再高的房租。

  怎么办?只有求殡仪馆了。6月20日,医院的车载着病危的杨老人来到了德化殡仪馆。家属在说明情况后,殡仪馆也非常同情这样的情况,于是将这间小屋腾出来让他们搬进去。

  不孝儿女竟称无房

  郑某等人一天24小时照顾着母亲。他们感谢医院,更感谢殡仪馆能收留病危的老人。他们拿起被褥等,告诉记者这些东西都是医院送的。当掀开被褥时,记者看到原来老人所躺的“铁架床”实际上是殡仪馆搬运尸体的推车。

  郑某今年快40岁了,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这四个子女虽然都成家了,但目前都没有自己的住房,全都在德化城关租房住。

  “真的,我们也是实在没有办法了。”郑某声音有些哽咽,“谁也不想将亲生母亲放到殡仪馆这种地方来,不是万不得已,不会背‘不孝’的名义走这一步。”

  郑某咬紧牙关看着躺在病床上的母亲,眼泪忍不住流下。“起初,我也觉得很不妥。”德化殡仪馆相关负责人说,“但听了这一家子的事情后,我决定让他们留下,即使再住一个月、一年,我们都愿意。”

  “我母亲走了。”前日16时许,记者在返回市区的途中接到郑某的电话。

  德化民政局:殡仪馆也是做好事

  昨日,记者电话联系了德化县民政局。民政局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在得知记者来意后给了记者一个电话号码。记者拨通后得知,这个电话号码正是德化县殡仪馆的。

  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也是在家属的一再要求下才腾出了一个休息室给老人和其家属住。该工作人员表示,殡仪馆也是出于好心才收留了老人,因为按照当地风俗,是没有人愿意提供房屋给病危的人居住的,加之老人的家属提供了医院证明,考虑到他们经济上的实际情况才这样做的。“如果再让老人搬地方,折腾来折腾去,身体吃不消不说,也加重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该工作人员表示,接收老人后,殡仪馆并未向上级主管部门民政局进行汇报。但昨日民政局通过报纸了解到这件事后,已经进行了询问,该工作人员表示,“觉得事情已经处理好了,就没有汇报了”。随后,记者再次向德化县民政局了解情况,该工作人员有些不耐烦地表示,民政局也是通过报纸了解到这事的,殡仪馆也是出于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