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大盗“耍阔” 喂猪都用古董

 河南登封一农妇干了3年倒卖文物的营生,终于发了:花2000元租下登封市宣化镇的两处农村老宅,竟是两处古窑址。仅3天,她就从中挖出一车古瓷器。

  就在第4天,寻访的民警敲碎了她的发财梦,警方共收缴瓷制工艺品284件。
  发现 农妇原来是文物大盗
  11月10日,登封市公安局宣化派出所所长王康带几个民警下社区走访。无意中,路过村民冯某的老宅,发现有几个人正匍匐在一个约2米的深坑里,埋头挖着什么,坑上面放有几个塑料袋。
  刚开始,还以为是收破烂的。王康多了个心眼,走过去打开塑料袋,一看,里面全都是瓷器。正在埋头挖掘的是一对中年夫妇,妻子叫王秋分,丈夫叫赵大年,他们的公开身份是登封徐庄乡农民,却私下干着倒卖、盗挖文物的勾当。
  都说男主外,女主内,可这对夫妻正好相反。真正意义上的老板是妻子王秋分,丈夫赵大年只协助老婆清理战场、负责掩护。“对于那些文物,其实我是真不懂,她(指王秋分)懂。在捣鼓这上面,我听她的。”赵大年说,王秋分2004年拜一个禹州文物贩子为师,学会了识别古董和倒卖文物的诀窍,从此,两人放弃了耕地,聚精会神搞起贩卖文物和盗挖古董的行当。
  为避免暴露,夫妻二人尽量不张扬,“外人看看俺家的房子,绝对不会想到里面会藏有价值连城的文物。”
  夸张 喂猪用的都是古瓷器
  2004年以来,王秋分先后跑遍了郑州、洛阳和禹州等多个地方的古玩市场,买古董,也卖古董,当然,只要有机会,她更不放弃挖掘古董。
  “只要听说哪里有古董,我肯定会去看看。”王秋分说,摆放在自家堂屋的那些古董,有的是在外地买的,有的是自己盗挖的。在王秋分家,吃饭、洗脚、盛溲水、就连喂猪用的,无一样不是瓷器,她家猪圈里都是堆积如山的碎瓷片。
  据王康介绍,在徐庄乡王秋分的家里,隐藏着一个文物展览室,“从院子到屋里,摆放的各种瓷器绝对叫你大开眼界。”登封文物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说,王秋分等人盗挖文物,是属于毁灭性的。他们不是考古专家,也不是文物保护者,在盗掘文物时讲究速战速决,“只要能挖掘一件真正价值连城的宝贝,其余即使全部毁坏也无所谓”。
  寻宝 2000元租下两座古窑
  今年11月8日,王秋分无意间听郑州一个文物贩子说,登封市宣化镇朱垌村有古窑遗址,而且价值很高,挖出来能卖大价钱,“如果转手给外国人,赚个亿万富翁不成问题。”
  从郑州一回家,王秋分就悄悄到朱垌村,专心致志地寻找蛛丝马迹,很快在村民冯某和钟某两家的老宅基地,王秋分发现了一些散落的瓷器碎片,这使她大喜过望。凭经验她知道,这两座老宅下面,肯定是个宝藏。
  意外的发现使王秋分信心大增,通过村民周某从中说服,王秋分以要给瓷片鉴定的名义租下了这两座老宅,她分别给了冯某和钟某现金各1000元。后据河南省文物鉴定专家实地勘察,冯某和钟某两家的老宅,就是古窑遗址。
  盗挖 3天挖出瓷器一车
  第二天,王秋分租了一部挖掘机开进了冯某和钟某两家的老宅基地。挖到两米深时,她停止机械挖掘,而用随身带的洛阳铲、小镢头和探杆(盗掘文物的专用工具)开始挖。
  当天,王秋分就挖出3个水柱,8个小白碗和4个骨碗。
  王秋分和丈夫赵大年在坑里面小心翼翼地挖,其弟弟王秋生及表弟李栓紧则将挖出来的瓷器装进塑料袋里。“我俩是给俺姐打工的,管吃,一天50块钱。”负责装包的王秋生和李栓紧供述,第二天他们挖了8塑料袋,第三天挖了6塑料袋。“我们开了一辆三轮车,装满后马上拉回俺姐家里。”
  “连同我们当场缴获的,以及从她(指王秋分)家里提取的,整整装了一大货车。”王康说,“我们详细统计,共有唐代、五代至金代的各类瓷器284件。”
  文物鉴定专家认为其应为唐代、五代、宋代和金代的瓷器残片,且这两处古窑址烧制的瓷器过去均没有发现,是研究中国陶瓷史及唐代至金代制瓷工艺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昨日,王秋分等4人已被警方刑拘。
 
                                                                           据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