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城市媒体昨日增加到16个,网友表示除夕没过好就感觉整个年都没过好
昨日,本报“11城联动呼吁除夕放假”报道再次迎来舆论高潮,全国各地媒体纷纷致电本报要求加盟。截至昨晚7时,经联盟讨论认定,乌鲁木齐《新疆都市报》、兰州《兰州晨报》、昆明《云南信息报》、浙江温州《温州商报》、郑州《河南商报》等5家媒体正式加盟。至此,包括本报在内,已有16个城市的媒体联合发出“除夕定为法定假日”的倡议。
同时,热情的读者继续打进本报热线发表对倡议的看法;网上,20多万网友参加了调查。新浪网的调查显示,98.72%的网友认为“应该放假”,在腾讯网的调查中,支持放假者同样高达95.83%。
读者本报热线QQ继续火
昨晨8时开始,本报热线和热线QQ100670008就进入忙碌的工作状态。
一位市民希望能在过年前两天就放假,方便回家团年。如果单位不放假,他们根本不敢请假,他都3年没有回去了,家里70多岁的老母也就牵挂了3年。在铁路部门工作的读者说,他在铁路上工作了几十年,从来没在除夕休息过,他希望能平平静静地过好节日。截至下午7时,共有201名读者打进热线发表看法,提出建议。
QQ号为3550579xx的读者说,“我举双手赞成除夕夜为法定节假日!”他说,其实在大多数人心目中,除夕夜是最重要的,比初一还要重要,这一天没过好,就感觉整个年都没过好。QQ号为6359879××的网友表示,远在外地打工,一想到每年除夕不能回家,他就特别难受:“这对于一个在外地工作的人实在是太残忍啦!乘飞机坐汽车,千里迢迢,跨过半个中国才到家……”QQ号为4913756××的网友可是噙着泪水来访的:“不管怎样,感谢华西都市报说出我多年的心声,太感人了。”
调查20余万网友支持放假
昨日,新浪网将与本报联合呼吁除夕放假的新闻放在显眼位置。除让网友发言外,网站还就本报设计的几个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截至昨晚8时15分,有23500名网友参与调查。其中23214名网友认为除夕应该放假,93人认为不该放假,另有193人认为无所谓。
此外,针对“如果政府决定调整春节假期,您认为以下哪种方式更合理?”这个问题,16451名网友认为除初一至初七外,另加除夕,共8天假期;3768人认为应将初六、初七的假期挪到前面,即从大年二十九到初五;2941人认为将初七的假期挪到前面,即从除夕到初六。此外,有500多网友在网上发表了看法。对除夕是否放假,网友们的态度仍是“一边倒”,有网友说,虽然今年的除夕放假无望了,但他们期盼明年除夕能放假。
腾讯网也在主页上作出相关专题和调查问卷。截至昨晚8时44分,共有198536名网友接受调查,原创评论6480余条。记者舒张惠朱丹
除夕放假比“五一”还重要
如果要把除夕定为法定假日,会牵涉到法律修改问题吗?昨日,记者就除夕放假的相关问题采访了部分法学、法律专家。
修改法定节假日有前例
王建军:四川大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中心主任
从中国人的民俗和传统来看,除夕放假比”五一“、”十一“更有必要。1995年1月1日实施的劳动法规定,我国法定节假日包括: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3类。一般意义的法定节假日指元旦(1天)、“五一”劳动节(3天)、“十一”国庆节(3天)和春节(3天),全年共10天。
将除夕定为法定节假日就必须对现行法律有所修改,有先例吗?当然有!法律也会根据国情的合理性、国民的传统进行调整。此种改变在劳动法范围已有先例。如劳动法颁发时就规定:“职工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个小时。”而同年2月17日《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对工时制度作了修改:“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
除夕不放假法规成空文
伍长康:四川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虽然国务院下发的《关于2007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规定除夕不放假,但对绝大部分民众来说,规定如同一纸空文。节假日的安排,需要由国务院发通知,这应该是个很严肃的问题。然而,民众任凭通知年年这样去规定,却丝毫不影响大家年年不按通知去执行。
一个尴尬的问题是,国家规定节假日上班应拿3倍工资,而除夕值班坚守岗位者,按现有的规定,却不能享受节假日加班的工资待遇。因为关于“除夕上班者是否工资加倍”的问题,目前国内尚没有任何法律、法规对此有所规定。
西方“除夕”肯定要放假
吴律师:川达律师事务所律师
在西方,与除夕意义相等的平安夜是肯定要放假的。美国法定节假日共7天,除新年和我国一样外,他们在总统节、独立日、劳工节等节日也会放假,其中西方人最看重的圣诞节前一天会毫无悬念地要放假。平安夜对西方国家的人而言,就像除夕对中国人。记者董馨实习生贺兮廖钰媛
西安:不放假年都过不好
据华商报报道除夕是否应纳入法定假日?昨日一大早,华商报热线电话就响个不停,“早就该将除夕纳入法定假日了,除夕不放假,感觉年都过不好!”读者们都期盼着可以早日将除夕定为法定假日。
长春:除夕像打仗一样累
据新文化报报道贴福字,包饺子,大年三十,除夕守岁,吃团圆饭,一家人其乐融融,这是中国人沿袭了多少代的传统。可很多人过不好这个除夕,这天下班后匆匆往家赶,可由于路途遥远或其他原因,很多人都要错过团年饭。
“我们两口子的除夕像打仗一样,真累。”小王两口子的家都在外地,过年如果要去双方父母家的话,他们就得算计时间,下班后匆匆忙忙赶回去也是半夜了,也冲淡了过年的气氛;在自己家过,两口子除夕既要上班,又要拾掇家,置办年货,除夕过得还是一个字——累。
沈阳:法律法规应尊重传统
据华商晨报报道“除夕夜守夜是炎黄子孙的习惯,”沈阳民俗学者齐守成说,“除夕夜的团聚和年夜饭是春节最重要的标志,每到阴历年底赶回家与亲人团聚,祭祖宗,吃饺子,拜年,赏灯,除夕夜守夜,这些已成为炎黄子孙共同的习惯。”齐守成建议,春节多放一天假,或把春节假期提前一天,都是可以的。法律、法规应尊重传统,符合群众的意愿,又兼顾现实需要,就会得到普遍支持。
温州:这个日子为何不放假?
据温州商报报道提起过年,所有炎黄子孙想到的自然是过春节。除夕晚上,忙碌了一年的一家人可坐在一起,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孩子们还可以在新年钟声敲响时,领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压岁钱。鞭炮声起,祥和的新年开始了……然而,多年来,忙碌的中国人发现,除夕这个重要的日子,为什么没有纳入法定假日?
郑州:除夕成了春节“弃儿”
据河南商报报道春节7天假日,除夕从来都是“弃儿”。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说,正是因为对春节的重视,国家才给了7天法定长假。这7天虽然不包括除夕,但实际上,很多单位、机关、企业在除夕就已经偷偷在放假了。郑州市人大代表金平说,按中国传统,过年是从腊月二十三日开始的,一直到初五才算结束。现在除夕还要上班,“影响与家人团圆,也影响工作效率。”
除夕放假 民意检验政府的试金石
冬雪草
除夕放假的呼声在几年前就发起过,众多媒体都曾发表过类似的文章与评论。然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不放假。作为民意直通车的媒体,联合发出“将除夕纳入春节假日”的呼吁,其实是代表民意发出呼吁。
同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开始行动起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同样是代表民意、反映民意。如今,民意在表达上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除传统的人民来信来访、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的代言、传统媒体的桥梁作用等外,互联网上的民意互动与传播也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这些都给政府了解民意、收集民意提供了更多有效途径,这也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从某种程度上看,民声、民意也是检验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工作的“试金石”、“晴雨表”。
尊重民意、顺应民意、采纳民意是服务型政府的执政要义。民意的力量一方面取决于民意在全民中的占有量,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政府对民意的尊重程度与采纳多少。当“希望把除夕列入春节假期”的提议在网上发布后,全国成千上万的网友纷纷支持:“除夕放一天假吧,让我们能安安心心回家吃一顿团年饭!”从中,不难看出民众对除夕放假所表达出的民意力量。
除夕能否放假将是检验政府是否尊重和采纳民意的力量。这一民意是否得到尊重与采纳,关系到民意力量的发挥,一定程度上已超越了除夕是否放假的原意。(作者系安徽媒体从业人员)
想入选公假的何止除夕
高永峰
除夕应该放假的呼声获得几乎一边倒的各方响应,在意料之中。全国近20家媒体对除夕放假的强力呼吁,是一次挟伦理、民俗、文化、人性诸力量于一身的无风险“示威”。除夕入假期的呼声久矣,为何仍没有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除夕是对游子的一个回家邀约。在可能的情况下,大家都在心照不宣地采取一些变通之策。此番呼吁正好给变通之策一个“名份”的机会。公众的热情往往有一哄而上的趋势,正如铁道部宣布春运不涨价引发公众对公路客运不涨价的期待一样,倘若除夕入选公假,不排除会引发一轮公假扩大化的民间呼吁热情。从某种程度来看,除夕只是一长串放假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骨牌。
除夕放假打的是亲情牌、传统文化牌,可借助建设和谐社会或春节文化忧思来发酵放大。同样可打此牌的还有端午节,甚至重阳节。传统节日公假化膨胀的担忧应该是阻遏除夕晋级公假的重要原因之一。
黄金周概念的提出和长假的设立,让决策者见识了节日的强大经济杠杆作用。现在回头看,很难想象没有黄金周刺激,中国的旅游业及其他服务业会是什么样。不过,节日设立所带来的文化导向的杠杆作用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还没有有意识地用公假来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