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四川省通江县被省民政厅确定为节地生态殡葬改革和殡葬信息改革试点县以来,通江县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基层老年人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着力根治传统殡葬陋习,整治殡葬领域突出问题,改善殡葬配套设施,提升殡葬服务水平,基本实现了“服务零距离、管理零距离、群众零投诉”的殡葬改革目标。
坚持统筹谋划、上下联动,着力形成殡葬改革合力
强化党政引领。成立殡葬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将农村公墓建设、火化率、入墓率、生态安葬率等具体目标责任下放到乡镇,逐级签订责任书,将殡葬改革纳入乡镇年度绩效考核范畴。要求各乡镇设立办公室,做到机构、职能、编制、人员、经费五到位。形成“党政主导、民政统筹、部门协助、社会参与”及社会各界联动的殡葬改革工作机制。
统筹殡葬规划。按照全省“十三五”殡葬总体规划,编制《通江县2016-2022年殡葬事业发展规划》《通江县殡葬改革试点方案》等,确保殡葬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同时,出台了《关于农村公益性公墓试点方案》,明确2018年依托改扩建老坟园,完成5处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试点,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公益性公墓全覆盖;计划2019年完成县城梨树桠公墓扩建、传统墓区生态化改造、殡仪馆绿色环保火化配套设施建设,实现特殊困难人群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全免及以“互联网+殡葬服务”为主的信息化建设。
深化宣传引导。将每年清明节定为殡葬宣传月。利用村(居)红白理事会、“坝坝会”和基层老年人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多方位、多形式宣传殡葬改革政策。制作微电影《风水》,编演通江地方戏进村入组巡回演出,发放《推行生态安葬倡导绿色殡葬倡议书》10万余份。召开县、乡、村三级干部动员大会和流动现场会,将宣传文明新风和殡葬改革政策作为扶贫干部入户宣讲重要内容,注重发挥“五老”在群众中的影响优势,同时,开设“乡风文明监督哨”和新闻监督热线,及时曝光反面典型。
坚持问题导向、健全机制,着力规范殡葬市场秩序
健全殡葬协作执法机制。县民政局、公安局等13个单位联合印发《全县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建立全县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联席会议制度,并依托村(居)红白理事会、基层老年人协会等群众组织作用,针对违规土葬、乱占耕地、攀比成风、重殓厚葬等突出殡葬问题开展整治。共打击取缔民胜镇、涪阳镇、沙溪镇公路沿线非法制造墓碑厂8处,查处超范围经营、无照经营、占道经营的殡葬产品销售商9家,制止或取缔公共场所搭棚治丧、搞封建迷信等影响殡葬秩序的活动23起,关停县城棺木制造或销售点5家,各乡镇累计销毁棺木1400余副,拆除“活人墓”“豪华墓”6座,下达整改通知书54份,督促商户签订《不再销售违规殡葬用品承诺书》38份。
完善激励奖补机制。出台《通江县惠民殡葬实施办法》,完善了殡葬改革激励奖惩机制,明确了城乡居民、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和百岁老人遗体火化费实行全部减免;无名尸、五保对象遗体的接运、冷藏、火化、租厅费和骨灰盒等基本服务费全部减免;70岁以上居民遗体火化费用实行半价减免。两年来,兑现惠民殡葬资金220万元。
强化保障投入机制。建立殡葬事业公共投入自然增长机制,加大殡葬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把惠民殡葬资金、殡葬工作经费、节地生态安葬和土葬区人员死亡后自愿火化的奖励补贴资金等纳入县财政年度预算。县财政2017年统筹解决梨树垭公墓扩建征地拆迁补偿费2500万元,2018年发放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资金50万元。同时,将县殡管所由自收自支单位变更为财政拨款全额事业单位,增加殡葬管理所事业编制3名,以购买服务方式招聘6名殡葬协管员。
坚持为民惠民、强化保障,着力提升殡葬服务水平
提升殡葬设施。完成了县殡仪馆环境达标设施整治工作。目前,县城梨树垭公墓扩建及传统墓穴生态化改造、殡仪馆绿色环保火化炉改造项目及火化车间主体工程建设正在进行中。
完善服务队伍。实行直接登记或备案登记制。在全县568个村(居)成立或组建农村红白理事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老年人协会,全程指导操办农村婚丧事宜;成立县、乡、村三级殡葬(公墓)管理协会,通过村(组)殡葬信息督导员上报逝者信息,村居委及时掌握、红白理事会及时介入引导;把治丧规范纳入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中,培育和推广文明环保的殡葬礼仪和治丧模式;公开张贴《殡仪馆职工道德规范》,聘请行风监督员,公开接受公众监督,打造风清气正的殡葬服务环境。
创新祭奠方式。提倡集体公祭、家庭追思、网络祭扫、鲜花祭奠等文明低碳的祭扫方式。县殡仪馆增设电子香、长明灯等现代殡仪产品,为逝者亲属提供便捷的网络追思平台,引导人民群众以精神传承祭奠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