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低沉的傩舞音乐回荡,30多名身着兽皮,穿着短裤,面戴狰狞脸谱,手持牛角或刀矛的青年男子合着曲子跳着古朴原始的舞蹈(右图)……近日,上海东方卫视在南部县红岩子广场拍摄南部傩舞的情景。这意味着濒临失传的南部县傩舞重获新生,第一次走出四川大门。
傩舞,又叫“大傩”、“跳傩”,俗称“鬼戏”或“跳鬼脸”。它起源于上古氏族社会中的图腾信仰,是广泛流传于各地的一种具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的民间舞,一般在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六期间表演。清雍正年间,南部县双峰乡活跃着一支驱鬼逐疫的队伍。傩戏至少要3人、最多可以480人一起演。农村一般是由3人以上演出,在场镇或进城去演出的人越多越好,以显壮观。
南部县90岁的杜南楼是傩戏的第七代传人,一生写了40多本傩戏。现在,川北一带所演出的傩戏大都是杜南楼老人亲自编排。傩戏世界稀有,曾引起美、英、日、土耳其等20多个国家的重视。为了保护这一优秀的民间文化,南部县将其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组织人力采取口述历史的方式收集整理详实资料。去年7月,南部县文化馆借鉴杜家班傩戏的面具设计傩舞脸谱造型,邀请省上专家设计舞蹈造型,组织人力采取口述历史的方式收集整理翔实资料,开发出精彩的南部傩舞。这支傩舞表演队伍平均年龄30岁,佩戴面具,在神秘低沉的音乐伴奏下,翩翩起舞。
据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