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有外传三代习武 成都91岁太婆还在教太极

 

       历史上响当当的佘太君挂帅故事中,佘太君挂帅时的年龄已近百岁。这样厉害的太婆,成都也有。每天早晨,在成体中心一群练太极的人里就能找到她——尹婆婆。过去10年里的每一天,尹婆婆都会带着自己的门生练太极,今年她已经九十有一了。

      每天三件事 教拳练字弹钢琴

  尹婆婆全名叫尹俊文,是李雅轩杨氏太极拳武术(武术说吧)馆的副馆长。从1996年武术馆成立到现在,除了大雨倾盆、无法练习外,尹婆婆都会在成都体育中心教人练拳,她不仅教授武术馆学员,即使不是学员,只要向她请教,尹婆婆也绝不吝惜,其中就包括成体中心的保安。

  每天早上7时半,尹婆婆准时开始带拳。周一到周五,学拳的人数较少,但周六和周日,这里会聚集近百人。尹婆婆教授杨氏太极拳、太极剑和太极刀的时间为2到3个小时,还会和一些学员练习太极推手。但是,只有学员才知道尹婆婆的真实年龄,路人单从她的黑发、红润的脸和矫健的身手来看,肯定会以为她只有70岁;再看到壮年小伙子都无法化解她的推手之力,大家都只有啧啧称奇的份了。

  教完拳,尹婆婆从体育中心推着自行车回到玉带桥附近的家,中间大约步行20分钟。家在大院的四楼,尹婆婆几乎不用扶扶手,就能一步不歇地爬上楼。花一个多小时看看报,就到了午饭时间。如果不睡午觉,尹婆婆通常会拿出笔墨,开始写毛笔字。不过,她不是用她习惯的右手,而是用左手,因为这样可以开发右脑。在前年做眼部手术之前,尹婆婆甚至还能用左手写工整的小楷。练完字,尹婆婆通常会去照顾阳台上的几盆兰花和一丛空竹,老伴去世后,这成为尹婆婆独立完成的家务。

  尹婆婆的卧室陈设很简单,桌上有她心爱的盆栽,墙边有一架成色久远的钢琴。即使在这个大院里,也很少有人知道,4楼常常传来的琴声是来自一位91岁的老太太指下。原来,尹婆婆解放前就在原成都复兴高级艺术职业学校(后与西南人民艺术学院合并为四川美术学院)念书,如今声乐部分放下了,但《车尔尼钢琴练习曲》在她的指下仍然非常动听。尹婆婆的这架钢琴是老厂生产的,一般人们都管它叫“珠江牌”,但尹婆婆很标准地说出它的出厂品牌“PEARL RIVER”,传统的优雅姿态,让人觉得所遇者非俗人。

  三代皆习武 一家人都是高手

  说到尹婆婆,就不得不说到她的“太极之家”。尹婆婆的儿子,正是川中太极的宗师级人物陈龙骧;儿媳李敏弟不是别人,乃杨氏太极代表人物李雅轩的女儿;尹婆婆的孙女陈骊珠,5岁开始练太极,获得过多次太极拳比赛冠军,是四川省内惟一一个跆拳道黑带四段高手,还是2003年“环姐四川总决赛”的“最佳才艺”获得者。

  李雅轩何许人也?他是将太极拳带入四川的第一人,杨澄浦的弟子和扶棺人,杨氏太极拳的第四代传人。抗战时期,李雅轩来到四川,当时四川武风颇盛,不输山东、河北,除了每年春天青羊宫的“打金章”,一年四季都有比武大会。正是在一次比武大会上,李雅轩借了把刀,钻进圈中,抽空练了趟太极刀,便被行家识得庐山真面,拜为师傅。后来起义的川将郭勋祺,也成了李雅轩的徒弟。

  尹婆婆和儿子陈龙骧是母子同师。因为丈夫和李雅轩是朋友,年轻时候身子骨柔弱的尹婆婆带着儿子向李雅轩学习太极拳。陈龙骧从7岁开始学拳,因为资质聪颖,有忠义之气,很快就成了李雅轩的爱徒,最后不但成为他的首座弟子,还娶回了他最小的女儿李敏弟。陈龙骧17岁进入成都132厂,成飞体协成立后,陈老师进入体协工会,开始和妻子李敏弟教授太极拳,门下徒弟越来越多。1996年,在成飞体协和成都市体委的支持下,李雅轩杨氏太极拳武术馆正式成立。从此,尹婆婆、陈龙骧和李敏弟的武术馆渐渐壮大,分会发展到新加坡、加拿大等地,几乎每一届太极拳国际比赛上,武术馆都会获得多项比赛的冠军。

  也就是这样,解放前老拳师李雅轩在成体中心旧址教人练拳的盛况,到武术馆正式收徒后,成为尹婆婆的“太极之家”教授太极拳技艺的大场面。半个多世纪过来,四川的太极拳最旺盛、最矫健的一支,就这样一直成长着,而尹婆婆这位见证人一直和太极一起,展示着绵延、劲透的魅力。本报记者 詹立

  ·采访手记·

  武林有外传

  中国人有武侠情结,其中最津津乐道的,就是这个江湖中的规矩和故事。规矩不能坏,故事最谗人。不过,听来的故事固然精彩,亲身经历的故事就更难得了。

  由于陈龙骧老师曾经在成都体院教习太极,记者又曾经在这个学校读过书,所以听老辈子说起过李雅轩太老师的江湖故事。说的“拳社”时代,有一次,一人在席间借给李师看手相的名头, 三个指头一夹把李师的中指扳断了。李师对此一言不发,终席不置一辞,仿佛无事一般。最后,反倒是那人怕了,登门道歉,说要用祖传秘方为李师治疗,被李师婉言拒绝。老辈子讲,李师这样做不仅仅是胸怀宽广,也是不想让对方见到“庐山真面目”。有些人练了些硬功就以为天下无敌, 真打斗起来才知自己手慢脚软,内家拳的庄严、劲透如扎纸般的纯钢,能亲身挨打见识下也是个机缘。太极何等高档的东西,这样的小人,挨打都不配的。

  另外一个故事,记者是亲耳所听。田家炳中学的一位退休教师,也就是给本报报料的谢女士,早在40多年前,就曾经有幸在李雅轩门下学拳,与尹婆婆是同门师姐妹,被师父点评为“有灵性、有资质”。不过,由于生计和上山下乡的耽误,没能继续在名师门下学拳。现在,有闲的谢女士又跟着尹婆婆练起拳来。谢女士嗟叹自己之余,对当年的师姐尹婆婆则是大为赞叹和敬佩。

  还有一个故事,则是记者亲身经历。就在成体中心,记者在看完尹婆婆打拳之后,提出要见识一下太极推手的功力,尹婆婆也不介意,大大方方说了句“那就体会一下”。一个91岁的老婆婆,双手在记者手臂上随意一放,便如千斤之坠,不管如何用力,都无法翻过手腕。再想顽抗,尹婆婆不紧不慢借力一拖,记者失去控制倒向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