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李力知研究员介绍,1930年1月,美国天文学家发现了太阳系的第九颗行星冥王星后,有人旋即提出:太阳系有没有第十颗行星呢?由于当时观测数据还不精确,发现第十颗行星的努力接连遭到失败。
当时只有27岁、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四川人刘子华发现,太阳系的各星体与八卦的卦位存在着对应关系。他依据这个关系,利用天文参数进行计算,证明出每一对应卦位所属星体的平均轨道速度和密度均分别为一个密值。经过反复运算,刘子华终于第一个算出了第十颗行星的平均轨道运行速度为每秒2公里,密度为每立方厘米0.424克,离太阳的平均距离为74亿公里,按照希腊神话命名原则,在冥王星后面的应叫“木王星”。刘子华把自己的预测,写成题为《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学》的论文,交给了法国巴黎大学,作为考取博士学位的论文。论文获得了巴黎大学天文学家的一致赞赏。1938年,巴黎大学正式授予刘子华法国国家博士学位。
1940年11月11日,刘子华出版了他的法文专著《八卦宇宙与现代天文———一颗新行星的预测》,立即震动巴黎和西欧各国学术界,尤其是天文界。
推算结果 与英美科学家观测惊人相似
李力知研究员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当美联社不断发布关于太阳系第十颗行星的消息时,刘子华以及他的博士论文又被重新提及,他用法文写成的《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学》这本被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称为“一本最有价值的书”也被翻译出版。
1999年9月29日,就在刘子华先生百年诞辰之际,英美科学家用在太空飞行了27年的“先锋10号”宇宙探测器发现“一个新天体正围绕着太阳运行”,再次证明刘子华的预言。英美科学家公布的各种参数与刘子华当初推算的参数竟惊人地相似。
洛带人———刘子华
刘子华出生于1899年,龙泉洛带镇人。据李力知介绍,1919年,刘子华与陈毅、邓小平等赴法勤工俭学。在法留学26年,师从居里夫人、爱因斯坦、柏格森等世界级大师。
赴法勤工俭学期间,刘子华看到《巴黎晨报》登出一则题为“全欧各大学青年如何能助成世界联邦之实现”的征文启事,当即写出一篇应征文稿,这篇水平极高的文稿得到爱因斯坦的认可,最后获得“特等荣誉奖”。由此刘子华名震巴黎,大受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