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诗之乡扬孝道,四世同堂享天伦

  郑兴,男,35岁,家住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系德阳市孝泉民族小学教师,家中共有七口人。祖父郑本文,85岁,退休教师;祖母张先秀,86岁,体弱多病;父亲郑有柄,59岁,务农;母亲周玉凤,59岁,务农;妻子邱玲,33岁,小学教师;女儿郑立伟,9岁,小学三年级学生。一家人四世同堂和睦相处,共享天伦之乐。

       由于家乡孝泉镇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一门三孝、安安送米的典故名扬千古,拥有丰富的孝文化资源,孝事父母、尊老爱幼的民风民俗古朴淳厚。在此熏陶下,祖父母教育子孙宽严结合,关爱有加;父母亲以身作则,善待父母;孙儿孙媳关心老人,履行天职;重孙女耳濡目染,从小践行。

父母亲虽然读书不多,但勤劳善良。有事总耐心听取祖父母意见,虚心接受。母亲再忙再累,冬天每周,夏天每天均要为祖父母洗衣服,每月换洗一次被褥,经常为老人整理房间,让老人穿干净,住舒服。老人牙齿不好,不能吃生、冷、硬及辛辣食物,父母亲做饭菜时,总是把饭蒸、煮得软软活活的,尽量做一些诸如肉丸子、炒臊子、炖猪蹄、蒸烧白等老人能吃爱吃的菜肴,让老人吃得营养,吃得开心。

       郑兴和妻子邱玲工作较忙,但作为孙儿孙媳,也尽量把该做的事做好,尽到责任和义务。2003年,单位集资建房,他们也拥有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新房。按一般人的想法,年轻人搬来,老人就住老房子,只要经常回去看望老人就行了。可他们考虑到祖父母、父母年纪大了,家中又没有多余儿女,老房子比较阴暗潮湿,老人喜欢热闹,怕寂寞和孤独,他们辛苦一辈子,应该让他们享享清福。于是,他们把楼层选在了二楼,让全家都搬了来,还让四位老人住进了最明亮、最宽敞的寝室。天气一年比一年热,他们早就想安空调了,可老人喜欢经常开窗,说让空气流通,不喜欢安空调后房间变得密闭憋气了,而且老人住进空调房容易感冒,因此他们决定不安空调,夏天多买一台电扇,冬天用烤火炉取暖,只要老人满意。

       20069月,祖母张先秀身体不适,长期不是腹泻就是便秘,在本地吃药输液不见好转。他们听取医生建议,送祖母去德阳市医院做腹部CT检查。老人胆小,又疑神疑鬼,他们既要给她治病,又要哄着她,让她不要担心。邱玲冒着受辐射的危险陪祖母进了CT室。检查结果出来了,怀疑是结肠癌,为了老人多活几年,提升生存质量,他们决定采取保守治疗,即吃中成药加饮食疗法。他们又是上网查偏方、食谱,又是安慰老人,说老人患的只是结肠炎,有些顽固,只要坚持吃药,保持开朗的心情,不久病就会好。听说“云南白药泻痢消”对治疗顽固性结肠病有较好疗效,他们千方百计打听哪儿有售,甚至好几个小时等着看地方台的广告节目。了解明白后,他们立刻去买,老人两三天吃一盒。有时药吃完了,他们就请到德阳出差、办事的人帮他们带,或者自己牺牲休息时间去买。买到现在也至少有五十余盒了。有一段时间,祖母脚浮肿了,心情不好。母亲周玉凤就早晚陪祖母散步,外面冷,就在客厅里散步。妻子邱玲、女儿郑立伟一有空就陪祖母聊天,给祖母洗脚,给她揉脚、按摩,直到祖母的脚肿缓解了才休息。也许他们的孝心感动了上苍,祖母的病情稳定了,春节期间没有复发。

       郑兴的女儿郑立伟虽然只有9岁,可也懂得了听老人的话,做乖孩子。看电视时,先询问祖爷祖婆意见,给他们拨到中央台戏曲频道,让老人看自己喜欢的戏剧;祖爷最爱看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一到时段,无论少儿节目有多精彩,都自觉拨到中央一套,还把音量拨大一些,让老人听的清清楚楚。每天一回家,她也会先向老人们打招呼:“祖爷祖婆,爷爷奶奶,我回来了!”要是妈妈不舒服,或是爸爸偶尔醉酒,她也会跑前跑后,给爸妈端水送药,或是给爸妈捶背揉肩讲笑话。她可是咱家的“开心果”。两个姑妈、姑父也经常回家看望祖父母,嘘寒问暖,夏天买衬衫衬衣,冬天买棉衣棉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