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锦江区 宋伟 2006年3月30号,一个令我难忘的日子。这天,我们参加了由成都市民政局、长松寺公墓、成都晚报社联合举行的绿色殡葬——树葬活动。千百年来,人们习惯在亲人去世后,立一个坟、树一块碑。选择树葬,就意味着将骨灰深埋、没有坟头、没有墓碑。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最终,全家人达成共识:参加集体树葬。选择树葬,因为它是一种高尚、文明、绿色环保的新型殡葬方式,既保护生态又不占用土地,让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父亲一生明理开朗、崇尚文明,他留言,死后不留骨灰、不占土地。我们顺应了父亲的遗愿。我和儿女们含着热泪和其他八位受捐者的亲人一道,将父亲的骨灰葬在长松寺的一棵大树下。没有坟头、没有墓碑、没烧钱纸、没放火炮,覆盖后的草坪上,整齐地摆放着九束鲜花、春风吹过、阵阵清香。 如今,父亲已经还原于泥土,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舒展而优雅地休息。长松寺的大树作证:父亲的生命将和它一起生长,枝繁叶茂,生生不息。每年的清明,我会和儿女们一起来到这里,为父亲敬献一束鲜花,父亲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虽然,寄托哀思是方式多种多样,但绿色殡葬是殡葬改革的方向,就象五十年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倡导的火化一样,最终被广告群众逐渐接受。构建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要从点点滴滴、方方面面的小事做起,树葬就是其中之一,我们身体力行,我们无怨无悔。 在白鸽放飞的蓝天下,在桃花盛开的地方,父亲安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