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榕巷龚氏宗祠

 古榕巷龚氏宗祠系属小宗,位于泉州城内古榕巷后街埕,建于清·同治(1862-1871年)间,占地约两亩,坐南朝北。祠门画有一对门神,门上悬挂“世翰林第”匾额。

  自清·顺治至同治间,龚必第(字体升,号天阶)1652年选翰林院庶吉士,授南昌推官,1826年龚显曾入翰林院,散馆后授编修。龚氏三人先后被钦点翰林,其宗祠上悬挂“世翰林第”,当之无愧。
一进祠门过一天井是朝东的二重门,进入二重门后便是朝北的正祠,正祠下落为三开间,中间埕院,两翼护厝与正祠相连。正祠高耸宽敞,配有两厢,可以住人。厢前东西各置边门,西门通往书房。抗日战争胜利后,住书房的龚氏族人典卖给张家。

  正祠中高悬春溪公(翰林龚维林)神牌,神龛中奉祀龚氏列宗神主,整个正祠两旁悬挂明清时期的文魁、经魁、进士、恩贡、岁贡、副魁等牌匾,族人每年在此举行春冬二祭,是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十六岁以上男丁方可参加祭典。

  继明·万历年间南塘龚云致(湖广道监察御史)、龚廷宾(户部主事、员外郎中),清·顺治间龚必第(翰林、南昌推官)、龚九震(两署顺德、广平知府)、龚龙见(湖南衡州知府)、龚锡瑗(湖南宁远令)之后,南塘龚氏另一支系又再崛起,保持了“名门望族”的声誉。

  自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至1911年辛亥革命,此支系人才辈出。继举人龚元之后,龚维琨、龚丕江、龚丕科、龚丕畴、龚显鹤、龚显鹏、龚显禧等八人先后乡试中举,龚维林、龚显曾祖孙钦点翰林。“一门八文魁、三代两翰林。”在泉州实为罕见。

  龚氏家祠代有修葺,80年代大门及下落濒临倒塌,只好改建,外表已不是当年的模样,遗憾的是“文革”初,主祠悬挂的匾额遭到毁灭性破坏,荡然无存。今主祠仍然保持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