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吃盐防辐射很荒谬 过量吃碘可引起癌症

 

受日本地震引发福岛核电站事故影响,社会上出现多种传言,此外由于含碘物品可预防核辐射,造成部分地区民众盲目抢购囤积碘盐。

记者昨天了解到,网上的谣言有不少版本,最常见的就是海盐污染以及碘盐预防两个传闻,而记者昨天也请教了南京众多权威医学、海洋以及核技术方面的专家,他们对这些传闻一一作出了回应。

□快报记者 谢静娴 刘峻

【医生提醒】

碘盐中防辐射的碘化钾含量很少,起不到迅速充满甲状腺的作用。所以日本政府是给可能接触大剂量核辐射的人发放碘化钾片。这种方法只能短时间使用。而且,如果长期吃碘盐,可引起甲亢等甲状腺疾病,盐摄入过多对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不利。

污染海洋?稀释、衰变后几无影响

中科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核技术系的陈达教授告诉记者,如果放射性物质顺着雨水或者通过沉降等方式流入海中,对海水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的。海纳百川,海水容量如此之大,很快放射性物质就会被稀释掉了,这就如同把一盆脏水倒入河水中,脏水很快就被稀释冲走。另外,放射性物质本身也会衰退,比如碘131的半衰期就是8天,也就是说,8天后就只衰减成二分之一,再过8天就只剩四分之一,依次类推。

南京理工大学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系主任唐双凌也表示,海洋体积那么大,即便是有一点污染物流入,经过强劲的稀释后,浓度极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核辐射目前对中国沿海的影响可以忽略。”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汪亚平教授告诉记者,所谓海盐污染的传言经不起推敲。海洋占到陆地面积的70%,包容稀释的能力是无比强大的,而所谓的核污染物质,量级非常小,即使混在海水里,也不具有危险性;放射性物质都有半衰期,而日本距离江苏,直线距离有三千公里,就算假设能漂到这里来,碘131也衰变得差不多了。

污染的海水漂过来?只会往北走

很多市民认为,日本核电站附近的海水,会漂到中国海域。汪亚平说,特殊的海洋环境,决定日本海域,即使有核污染物质,也很难往南前进。“海洋是一个大的流动的活水,不流动的话,就是死水一潭了,而海洋流动的动力,就是洋流,而推动中国东海、黄海领域的洋流则是黑潮,这是一种自赤道就发起的洋流,徐徐由南向北推进,所以我们这里的海水是缓缓向北走的,从这个角度考虑,日本即使海域有污染,前进的方向应该是更北的地段,比如俄罗斯以及北极。”

他告诉记者,如果一定要说地球海水是流动的,有无可能最后来到中国海域,那也只有理论上的可能,日本海的物质,从北冰洋然后到赤道,再经黑潮,“推”到我国海域,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兜圈子,但经过这么大范围、长时间的转移,污染物质也被海洋消化殆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