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抗生素之现象——盲目用药危害大 眼下,正值寒冬时节,受温度下降、气候干燥、寒潮来袭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平时在室内活动次数增多,人们最容易在此时患上感冒等疾病。 在某海防团卫生队,战士小房一进诊断室便急匆匆地说道:“刘医生,这几天嗓子疼得很,给我开两盒罗红霉素吧!” “嗓子不舒服,你怎么知道非得用这种药呢?”刘军医感到十分不解。“我这是老毛病了,以前都是吃这个药。”小房满不在乎地回答。同小房一样,盲目依据自身经验、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在军营中并不鲜见。 前不久,某部医疗队在基层部队巡诊时,随机抽取了56名官兵进行调查,结果,有61%的人在出现咳嗽、咽痛、头疼等身体不适症状后会选择使用抗生素,24%的人还会选择两种以上的抗生素,58%的人不了解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只有21%的人知道阿莫西林、青霉素、头孢曲松钠、先锋、庆大霉素等是抗生素。 在某部卫生队,调查人员抽取了今年第三季度的374张处方,其中,使用抗生素的处方数为235张,占总处方量的62.83%,共使用抗生素13种,其中用量在前5位的为头孢菌素、先锋、青霉素、氟哌酸、白霉素。 抗生素是抵抗致病微生物的药物,许多以往十分棘手的感染性疾病,如天花、肺病等,都遭遇过“克星”抗生素。二战中,几十到一百单位的青霉素曾挽救了无数伤员的生命。 然而,是药三分毒,随意地使用抗生素,它的毒副作用相当严重。平时最常见的,在口服或注射抗生素后,一些人常常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反应,甚至产生严重的过敏反应;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还会对人体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导致听力受损;有些抗生素对造血系统也有影响,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长期使用抗生素,还可导致体内菌群失调继发霉菌感染。 更为严重的是,随着抗生素的滥用,一方面,会使机体的病菌产生耐药性,慢慢地对这种药物不再敏感;另一方面,病菌不断发生变异,催生越来越多的“超级细菌”,最终会面临“无药可医”的局面。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超级细菌”看似突然到访,其实,正是缘于人类滥用抗生素作茧自缚的行为。 滥用抗生素之探究——存在种种认识误区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会有个头痛脑热,一旦生病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理的药物来治疗。长期以来,部分基层官兵在如何使用抗生素上存在一些误区,如患病以后总想吃“好药”、就诊时常常是“点名要药”等等。这种做法往往违背了合理用药的原则,并导致耐药菌群滋生。因此,大家应自觉从保障自身健康的原则出发,纠正抗生素使用的种种误区。 误区一:使用抗生素“多多益善”。有的官兵患病时图方便省事,直接到药店买些药品就吃。其实有些疾病并不都是细菌引起的,有的官兵一看效果不明显,就加量服用,这种“多多益善”的做法,不仅耽误治疗,而且可能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导致事故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误区二:抗生素越“贵”越好。随着医药市场产品竞争的日趋激烈,各种药品广告铺天盖地、五花八门。导致一些青年官兵误认为抗生素越新越好,越贵越好,进口的比国产的好。事实上每种抗生素作用各不相同,对于初次使用抗生素的病人,用几角钱一支的和用几十元一支的效果相差无几。 误区三:抗生素就是“万能药”。在一些连队,许多官兵都自备有一个“小药箱”,平时一遇有头痛、发热等,往往就按照药品说明书擅自服用抗生素类药物。其实,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病症就没有疗效,比如,咽喉炎、流感等一般为病毒引起,抗生素无效,腹泻也有很多情况并不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也不能乱用抗生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