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相信人类从前也曾拥有过「阴茎骨」,就像我们今日在黑猩猩、猫以及老鼠身上所看到的一样,不过为何人类的阴茎骨消失,而DNA与人类极为相似的灵长类动物们却还保有阴茎骨呢?刊登在期刊「自然」(Nature)上的研究文章自有一套说法。
来自史丹佛(Stanford)、乔治亚(Georgia)、宾州(Pennsylvania)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他们从人类、黑猩猩、猕猴当中的基因组合判断,阴茎骨在繁衍上曾经扮演过重要的角色,不过人类在演化的过程当中,阴茎骨逐渐被淘汰。除此之外,灵长类的DNA当中还约有510处已被人类淘汰,不再出现在我们身上,而这些已消失的基因绝大多数都曾有特定的功能。
研究人员教授金斯里(David Kingsley)表示,他们试图了解「人为何为人」,而现代人很有幸的能够拥有各动物完整的基因序列,因此科学家可以比较人类以及我们的近亲(猩猩)在基因上到底有何不同。
绝大多数的哺乳类动物都拥有阴茎骨,不过它们的实际用途还是科学家们激辩的话题,而不同动物的阴茎骨或许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其中一个可能性是,阴茎骨可在交配时可帮雄性动物「助性」,也有可能帮助雌性动物排卵,同时也有证据显示,阴茎骨是要来伤害雌性动物的。
有些雄性动物在交配后,会在雌性动物阴道内留下「交配塞」,让其他雄性动物「不得其门而入」,确保自己可以当上「孩子的爹」。因此也有一项理论指出,某些动物演化出可以移除塞子的阴茎骨。
教授金斯里表示,某些雌性动物有「多重性伴侣」的习惯,因此对雄性动物而言,这就像一场军备竞赛,若你的「武器」够强大,你就可以「儿孙满堂」,不够强大的话,恐怕导致「绝子绝孙」。
科学家由这点推论,人类阴茎骨的消失可能与人类「求爱方式」的改变有关系。他们指出,阴茎骨的消失使男性敏感度下降,交配时间也因此增长,而这可能与人类出现特有的「伴侣」以及「家庭关系」相关联:交配对人类来说已不只是为了繁衍后代,当父亲照顾后代的责任越趋重大,交配也是伴侣间情感结合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