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鹮归来:朱鹮四川复活计划 峨眉山下悄然开始

  工作人员监控观测朱鹮日常行为。

  为朱鹮准备的生态泥鳅。

  工作人员展示为朱鹮准备的各种药物。

  汉中自然野生状态下的朱鹮。

  50只朱鹮从浙江、河南和陕西引入四川。

  翩翩起舞兮朱鹭,来泠春塘栖绿树。

  羽毛如剪色如染,远飞欲下双翅敛。

  避人引子入浑堑,动处水纹开滟滟。

  谁知豪家网尔躯,不如饮啄江海隅。

         ——《朱鹭诗》张籍(唐)

  峨眉山脚下,一个田园小镇,阡陌纵横,鸡犬相闻,炊烟伴冬雾渐起。顺着镇子边一条小路,转十七八个弯,半山腰上,悄然坐落着一个巨大鸟笼。

  里面的鸟,粉羽白翅,体型近似天鹅,偶尔展翅飞起,姿态优美舒展,煞是好看。

  它,学名朱鹮(huan)。也叫朱鹭,汉代称“朱鸟”。2016年底,50只粉羽朱鹮悄悄搬来定居,成为峨眉山的“新居民”。

  朱鹮,属鹳形目鹮科,和大熊猫一样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中国仅存2000多只,属濒危物种。峨眉山脚下有了四川朱鹮人工迁地保护种群基地,意味着朱鹮在四川繁殖史的新开端。

  A朱鹮回川

  暌违半个世纪

  “鸟类大熊猫”重返家乡

  云图归来,风月遣怀。朱鸟翾翾,缓缓归矣。稀世珍禽,翱翔展翅,重新划过巴蜀天空。

  “楚威王时,有朱鹭合沓飞翔而来。舞则复有赤者,旧鼓吹朱鹭曲是也。”

  朱鹭,最早记载于春秋,汉代就有养殖史。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天子在上林苑……鸿鸨鹅,……成群浮于水上。”

  汉代著名辞赋家扬雄曾写:“朱鸟翾翾,归其肆矣”。千百年后,这位成都人未曾想到,这种优美典雅的鸟儿会一度绝迹。在中国西南地区,半个世纪前,四川广元最后一次发现朱鹮活动痕迹。

  朱鸟翾翾,可缓缓归矣。峨眉山脚下的一个繁殖基地里,鸟类专家和生物学家,正在进行一个复活朱鹮的庞大计划。50只粉羽朱鹮2016年底抵达,走过恋爱季的他们,即将迎来生育期。下个月开始,小朱鹮就将陆续落地了。

  “这里的朱鹮,来自河南、浙江以及陕西等地。”2016年11月1日上午,消失了半个多世纪的朱鹮重回四川。首批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0只朱鹮,由专车护送,抵达峨眉山脚下的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峨眉山生物资源试验站朱鹮驯养繁殖基地。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种质资源首席专家、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站长熊铁一介绍,朱鹮是全球濒危等级最高的物种之一,被国际鸟类协会列为“国际保护鸟”。就珍稀程度而言,朱鹮是“鸟类中的大熊猫”,是鸟类保护的旗舰物种。

  “历史上四川曾是朱鹮在西南地区的唯一分布区域,此次引入朱鹮将有助于在四川重建野生种群。”熊铁一说,为让朱鹮重现四川大地,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在省林业厅、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联合浙江大学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保护中心实施了朱鹮易地保护及野外种群重建项目,“河南、浙江来川的朱鹮,将建起50只规模的朱鹮种群,这是四川首次引进朱鹮种群。”

  B胆小如豆

  陌生人进过笼

  食量减半十来天缓过神

  优雅高贵,淡漠流年。只懂天际,不谙人间。哪怕流霞映云影,也当潇湘雨飞花,见人惊散。

  2月5日上午,朱鹮研究小组专家杨海琼博士换上白大褂和胶皮雨靴,摸出新口罩戴上。

  换装备,是为一天的喂食工作。朱鹮的主食是小鱼、小虾、泥鳅、昆虫,基地里每天消耗最大的食物供给,就是圆滚滚的泥鳅。

  2016年下半年,刚开建基地时,杨海琼和同事做好基建工作后,第一件事就是在基地周围到处寻访泥鳅供应商。“除了干净、健康,泥鳅还要注意不能太大。”一桶泥鳅哗啦啦倒进石槽,杨海琼笑着解释,“太大了,朱鹮要噎着。”

  刚到四川时,这批朱鹮都不太适应。朱鹮性格内向、胆子很小,如果有生人进入笼子,会吓得食量减半,一两周才能缓过神来。经过半年适应期后,朱鹮和饲养员已经混熟。早上喂食时,胆子大的还会眼巴巴守着石槽,盼着先抢美食。

  “别看他们胆小,打起架来厉害得很。”杨海琼说,发生地盘争斗,或者“抢对象”时,看起来优雅高贵的朱鹮,会炸毛鸣叫,咕咕哝哝,大打出手,“种群中,强弱之分也很明确,有时候它们也会耍流氓,聚众欺负弱小的个体。”

  C爱得坚韧

  实行“一夫一妻”

  鸣叫跳舞“染色”求偶

  千种风情,万般舞姿。衔枝求爱,筑巢相待,一生只爱一个,木石前盟金玉良缘。

  虽然性格具有欺骗性,但红脸白羽粉翅,朱鹮的高颜值吸引着村里人不时来围观。

  “大笼子还分成单间,一间住一对儿。嘿!它们还住标间哩。”村里人没见过这种鸟,常吃了饭来看稀奇,看得久了,他们发现,本来白里透粉的鸟竟然开始变黑,“脖子到后背,怎么就黢黑了?”

  其实,这是朱鹮开始谈恋爱了。

  朱鹮实行一夫一妻制,一旦配对,终身守制,在伴生途中,一只出现意外,剩余一只,也不再另择配对,因此又有“爱情鸟”的美称。

  2016年11月26日,三地50只朱鹮全部就位,一场大规模的“相亲配对”开始了。

  鸣叫、跳舞、用嘴叼着树枝在“心上人”面前转来转去……除了这些常见的鸟类求偶动作外,朱鹮还有“特殊的求偶技巧”——染色。“羽色的转变是朱鹮求偶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熊铁一说,随着繁殖期到来,无论雌雄,朱鹮的羽毛都会转变成黑色。

  羽色的转变并不是换羽,朱鹮的颈部有一特殊的腺体,能够在求偶期分泌黑色物质,朱鹮水浴时,脖子会频繁地擦蹭自己的身体,将所分泌的黑色物质涂抹到羽毛之上,使之变成黑色。“这是在告诉对方——我准备好了。”

  2017年2月6日,变色的朱鹮已达42只。这意味着,除了8只“清心寡欲”的家伙,八成以上的朱鹮已经坠入爱河。

  “3月中下旬,就将进入繁殖期。”杨海琼说,这次入川的50只朱鹮,是按照雌雄比例1:1引进的,“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在四川成功配对,繁衍生息。”

  下一阶段,研究团队将系统开展朱鹮的人工繁育、野化培训、野生种群重建,以及提高繁育后代的繁殖潜力和抗病能力等方面的研究,以期在5年时间内实现人工繁育朱鹮在四川野外放归。

  D引凤还巢

  极危保护典范

  明年5月1日有望与公众见面

  梦影参差,凌风打转。一度失去,迷途多年。彩织云锦,带一身传奇,静等朱鹮归来。

  目前,我国朱鹮的野外种群数量约2500余只,与大熊猫数量相当。四川是朱鹮在历史上、西南地区唯一的分布地。

  从计划引进朱鹮开始,到取得国家林业局的行政许可,最后成功引进50只“东方宝石”,四川的“引凤还巢”工作准备了4年。

  2012年起,朱鹮在川重建与复壮种群工作就提上了议程,直到2015年,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才开始与浙江、河南和陕西等三省合作,陆续签署协议。

  “根据目前的进展,暂定2018年5月1日,开放朱鹮与公众见面。”熊铁一说,两年后,这个人工圈养朱鹮种群有可能发展到上百只。“如果这批朱鹮能在四川顺利安家,将会是继拯救大熊猫之后,又一个极危动物保护典范。”

  朱鹮档案

  朱鹮,鹳形目,鹮科,鹮亚科,朱鹮属。古称朱鹭、红朱鹭,朱鹮系东亚特有种。体态秀美典雅,行动端庄大方,中国民间把它看做是吉祥的象征,称为“吉祥之鸟”。

  朱鹮为雄雌同形同色的鸟类,成鸟全身羽色以白色为基调,但上下体的羽干以及飞羽略沾淡淡的粉红色,腿绯红。作为长寿鸟类,朱鹮两岁性成熟就能成功繁殖后代。朱鹮生存年龄可达30—40年,相当于人类70—80岁的高龄。

  这种性格温顺的鸟类喜欢栖息在高大的乔木顶端,在水田、沼泽、山区溪流附近,以捕捉蝗虫、青蛙、小鱼、田螺和泥鳅等为生。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在1960年将朱鹮列入国际保护鸟的名单。(记者 杨雪 杨涛摄影报道 制图 罗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