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人赶“端阳花街”

      端阳“花街节”是宜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节日,起源于明代,古称花市、花会,是宜良县在滇中地区最具影响的节日。宜良种花历史久远,种花规模宏大,花卉产业已成为当地又一经济支柱,宜良县致力于把“花街节”打造成为该县旅游业的节会品牌,特别是通过展示宜良花卉文化,以花会友,增进交往,文化搭台,旅游唱戏,拉动经济,促进宜良花卉特色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发展。

      宜良端阳花街节的由来

      宜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气候湿润,年平均气温16.81℃ ,无霜期超过300天,境内水源丰富 ,冬春阳光充足,夏秋雨水充沛,对花卉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宜良有悠久的种花、赏花历史。早在明清时代,宜良就开始引种栽培花卉,清朝年间,盛行于富有人家和寺院。民国初年,全县花卉已有250余个品种。到70年代,复苏后的宜良花木生产面积超过百亩,品种100余个,以著名的“万家花园”为基地,云南山茶花、白兰花、栀子花、桂花、三角梅、兰花等倍受青睐,成为省内颇有影响的传统花卉。到目前为止,全县花卉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万亩,种植品种有1100多个,花卉业产值上亿元,成为省内最大的盆花、盆景和花卉苗木供应基地。

     邑中旧有古联云:“赤水书声琴韵雅,匡山鸟语花香多”,成为了宜良县情的一个显著特征。进入五月,当年的春种已毕,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和精力,可以移情而他顾,花卉闲事进入人们的生活,加之传统的端阳节到来,两节合一,更使节日内涵得以充实。自明代古称的“花市”、“花会”一直沿续至今,“花桥”这一沿用至今的历史地名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是花街节的产物,也是花街节历史的有力见证。

    “花桥卖花四百年,年年花街端阳节”,宜良花街习俗已从传统的春季花市中分离出来并独立地存活而发展,在每年农历端阳“花街节”到来之际,宜良县城就被盆花、盆景和各种花卉苗木装扮一新,人们从四面八方汇集县城赏花、买花、卖花,花如海,人如潮,宜良端阳“花街节”越来越享有盛誉。如今,端阳花街节作为全县人民共同创造享有的传统民俗节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以花为媒,以花会友,凝聚人心,提升人气,更融入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宜良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富裕的象征。

      在精彩的开幕式文艺演出中,“花街节”正式拉开帷幕。宜良县城环城西路、鱼龙石桥、街心花园、花园街南段等全长 3公里的街道、路面上,各色花木摆满了街道两侧。来自万家洼的代大姐正张罗着卖花,“ 1个多小时卖了十多盆含羞草,葡萄苗、榕树也卖得不错,大概卖了 300多元了,今年的花街节,比往年都要热闹些,来的人多,买的人也多。”代大姐笑得合不拢嘴。记者在现场看到,因为价格便宜,不少外地游客及宜良本地人都在选购自己中意的花木,记者仅仅花了 5元钱,就买了一盆含羞草和两株仙人掌,实在是便宜得不得了。当然,除了这些大众化、家庭化的花木,现场也不乏名贵花木,数百上千元一苗的兰草,数万元一小株的“恨天高”、“朱砂紫袍”等茶花名品随处可见,令人叹为观止。

      据了解,“花街节”期间,展销近 300多户花农及苗圃、企业提供的 500多个品种、 10多万盆鲜花,其中有上千盆九品兰、兰薇、米兰、天竹、山茶等名贵花卉。是宜良端阳花街节历史上花卉展点最多、展线最长、品种最多、名花最多的一次盛会,“花街节”首日, 10万余人赴会,预计整个“花街节”人流量将达到 50-60万人次。花街节期间,宜良县的九乡风景区、岩泉风景区实行门票减半优惠,观花、赏花的同时,您还可以半价游览风景秀丽的九乡、岩泉寺等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