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200多年历史的道教祭祀民间艺术———“道场音乐”,近年来濒临失传。为保护这一宝贵的民间艺术,长武县着手实施抢救性保护措施,并积极进行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工作。
“道场音乐”俗称“打醮”,活跃于民间殡葬、寿庆、庙会等活动中,由7至8人同时表演,表演者身着道袍,头戴道冠,所用乐器有小鼓、锣等10余种。演唱内容有道经、孝经,亦含部分儒、佛教内容,韵调有70多种。曲牌包括《祭灵》《菩萨登台》《赞八仙》等30多个。其体式完整独特,器乐演奏原始性特色和宗教祭祀性质鲜明,在道教艺术中独树一帜,对道教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道场音乐”起源于乾隆年间,以长武县彭公乡方庄村为中心,辐射陕甘交界数县。其曲调古朴低沉,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是陕西乃至全国目前流传下来较为完整的道教音乐民间艺术遗产。长武县文化馆1984年就对“道场音乐”进行了记谱、录像和整理工作,少部分曲牌收集到《中国民间音乐集成(陕西卷)》中。由于从事道场音乐的老艺人有的已经过世,有的年事已高,全县目前仅剩不到10名艺人,致使这一民间艺术濒临失传危险。
目前,长武县已专门请来专家和民间老艺人一道,对乐谱、词牌进一步挖掘、整理,有关“道场音乐”的资料也已由省文化厅上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申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