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源鑫喂李顺英吃粥(今年2月份拍摄)
漆源鑫和李顺英的合成结婚照
1950年漆源鑫和李顺英的合照
害怕母亲承受不起打击,儿孙们决定将此事瞒下去
106岁的漆源鑫与100岁的李顺英,共同经历了79载的风雨。两个月后,他们将迎来结婚80周年的日子。昨日,离重阳还有一天,漆源鑫仙逝——
故事导读: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曲《最浪漫的事》唱出了每一名女子对爱情的向往。在攀成钢厂的家属院中,歌词里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今年106岁的漆源鑫与100岁的老伴李顺英自1930年结婚以来,已共同经历了79载的风风雨雨。明天就是重阳节,两个月后,他们本将迎来罕见的80周年橡树婚。
然而,“最浪漫的事”在昨日戛然而止。上午9点多,106岁的漆源鑫因器官衰竭离开了李顺英。灵堂内的哀乐,音量被故意关小。家属楼的一楼,卧室内白发苍苍的李顺英已经听不见门外的哀乐。儿孙们走进屋内,摘下胸口写着“沉痛哀悼”的白色布条,他们不想让老太太知道:老伴已经去世了。
昨日上午9点24分,病床上的漆源鑫安详地闭上了眼睛。如果说他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就是妻子。10月2日,因为前列腺问题,漆源鑫住进了攀成钢总医院。住院的21天,他对后事只字不提,总是拉住儿女的手叮嘱:“要好好照顾你们老妈。”近几年,李顺英已经不太活动了。老伴住院期间,她要求儿女推着她去医院看望了丈夫两次。每次探望,两位老人不说话,紧握着手,相互看上几分钟。
在两人的床头,挂着一张结婚照,再现了他们的青春岁月。李顺英正挽着漆源鑫的手臂,微笑着。这是两位老人的孙子将旧照片拿到照相馆去合成出来的。尽管只有脸是自己的,但照片圆了两人没有婚纱照的缺憾。照片刚拿回来,漆源鑫就将它挂在了床头。“我要天天看见它。”
婚姻缘自媒妁之言
相处几十年两人没红脸说过话
漆源鑫生于1904年1月,老家在重庆市巴南区。13岁就当学徒的他解放前一直在重庆特殊钢铁厂工作,1950年还曾获得过重庆市的劳动模范。1962年,漆源鑫来到成都无缝钢管厂工作,举家迁到成都。
26岁生日后,家人给漆源鑫说亲。成亲前,漆源鑫从未见过妻子的面,只听媒人对家长说她如何贤惠。1930年春天,26岁的漆源鑫与21岁的李顺英结婚。揭开盖头的刹那,漆源鑫被清秀的妻子惊呆了,“当时觉得很满足。”
结婚70多年,两人从没红过脸。儿子漆启明说:“年轻时他俩都忙,没时间吵。到老了,很多事情也不会放在心上了。”在子女
们的记忆里,他们仅有一次斗嘴。还是因为天气凉了,李婆婆劝说漆大爷多穿些衣服。漆大爷说不冷,不愿意穿,两人便争执起来。争执的结果,是漆源鑫在妻子的监督下穿上了一件外套。
后来,两位老人很少出门,每天睡了午觉会打两小时麻将。为了哄李婆婆开心,经常把孙子辈“打得落花流水”的漆源鑫在妻子面前变成了“放炮筒”。对于他的“放水”行为,大家都装作不知情。
坚持共渡生活难关
男主外女主内丈夫最感谢妻子
“我感谢我的妻子,没有她,这个家也没了。”漆源鑫曾经对前来看望的领导这样说。1956年,作为技工的漆源鑫月工资是120元,支撑着全家10个人的日常开销,压力很大。但漆大爷却说:“我一辈子只能挣一点钱回来,家里全靠孩子他妈。”
“我又不在外面挣钱,家务活应该我来做。”李顺英包办了所有家务活,困难时期,家里只能吃1分钱10斤的土豆、白菜,但只要有了一点好吃的,李顺英总会留给丈夫。便宜的青菜,李顺英买回来晒干,巧手做出十多种咸菜。为补贴家用,她帮人洗衣服、缝补物品。
技术上是把好手,使漆源鑫经常在下
班时间也被召回厂里排除故障。对此,妻子总是默默支持。1958年,漆源鑫第一次出差去北方,断掉了同家人的联系。4个月后,当李顺英为他打开家门时,当孩子们都扑上来叫爸爸时,漆源鑫却说不出话来。漆大爷常常对子女说:“你们妈妈这辈子太辛苦太累了。”
交流往往不需言语
隔着一米远也知道妻子想说啥
客厅墙上,一张全家福照片分外显眼。上面有42个人,子子孙孙如众星拱月般将两位老人围在中间。漆启明说:“那天人没有来齐,如果来齐了,全家有50个人。”
相濡以沫一辈子,他们成了无缝钢管厂的“模范夫妻”。今年过生日,在儿孙们的起哄下,漆大爷说,妻子“是我最爱的人”。两位老人的耳朵已听不清楚、说话声音也变得很小。由于精力不济,每天睡觉时间超过16个小时,甚至很少交流。但两人仿佛有心电感应一般。漆启明说:“别人和我爸说话,哪怕就在耳边,说小声了他也听不清楚。可我妈隔着一米的距离和他说话,不用大声,我爸也明白她想说什么。”
住院前,漆源鑫还在照顾妻子。每天,他会准时来到妻子的床前,帮她洗脸、喂她吃饭。冬天天冷时,他会在早晨起床后为妻子搓脚,直到搓热为止。天气好时,出去晒晒太阳,他会下意识握着妻子的手,让妻子跟在他后面。
79年的感情,如今阴阳两隔。漆启明湿润着眼睛说:“我们必须瞒下去,母亲年纪大了,就怕她承受不住……”一家人决定找个适当的时候给她透点口风,“能瞒多久是多久。”